此外,根据《联商网》此前发布的《2020全国主要连锁商场“店王”业绩排行榜》显示:12家百货店王共计实现超638亿销售额,同比也得到了2.23%的增长。
去年高端商场的业绩表现是不是意味着百货商场的春天来了?
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选择了48家百货上市公司一季度数据来一窥究竟。
2021年一季度48家百货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4.45亿元,2020年一季度则为714.19亿元,而2019年该数据为1126.99亿元。
48家百货上市公司2021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4.26亿元,而2020年一季度为36.43亿元,2019年该数据为55.71亿元。
从数据上看,2021年一季度48家百货上市公司中营收上升的公司有43家,其中汉商集团增长最快为892.34%。
48家公司中营收下滑最为严重的是大连友谊,同比下降54.92%。
豫园股份一季度营收最高为108.58亿元,百联股份为103.38亿元,重庆百货则为65.11亿元,位于榜单前三位。
2021年一季度实现盈利的百货公司有43家,其中供销大集亏损最多,一季度亏损1.63亿元。
净利润上涨公司有44家,其中杭州解百集团增长最快,同比上涨262394.61%,实现净利润1.37亿元。
百货行业与2020年一季度相比似乎变得更“香”,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20年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原因,商场闭店必然导致大量客流流失和销售数据下降,根据《联商网》此前报道,疫情期间,商场客流下滑近90%,这一原因直接导致百货业绩下滑,2020年一季度尤其明显。
那么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2021年一季度百货数据表现如何呢?
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整理发现,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48家百货上市公司中有43家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仅豫园股份、越秀金控、汉商集团、津劝业、上海九百5家出现微弱增长。
有业内人士告诉《联商网》:“相当一部分企业销售下降10%至20%,客流量下降20%至30%多,有的企业客流量甚至下降接近一半。说明今年一季度经营并没有达到2019年的正常同期水平。”
这或许意味着百货行业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潘玉明也认为:“上市企业的利润收益,不能与销售额的波动形成正向对比分析。原因是部分企业的下属机构中有其它科技、金融、投资等分支机构,其它渠道利润通过公司总部,摊到实际上已经亏损的百货零售企业头上,从公布数据看不出百货等零售店铺的实际盈利能力。”
事实上,百货上市公司多元发展早已形成趋势。
比如百联集团目前旗下业务就包括百货、购物中心、奥莱、时尚产业等,豫园股份也已宣布时尚珠宝产业为其核心业务,天虹、王府井等无一不是多元业务发展,寻找新增长点,但是多元发展的结果是,更加难以判断百货的实际运营能力。
此外,与2020年疫情期间的“CEO齐上阵”的直播盛况相比,今年的百货一季度“稍显沉默”。
这是因为直播销售在少数企业效果比较稳定,多数企业只能说是一个尝试,远没有进入正题。
“直播持续效果不好,今年做也是象征性的,网络部分业绩被做的好的品牌带走了,综合购物中心聚人明显,”有业内人士告诉《联商网》:“网络渠道做的比较好的品牌,在给员工下任务的时候是分两条线,一个是线上业务指标,一个是线下实体店业务指标,这样实际上是把百货店的业绩给带走了”。
这些都让百货行业的复苏越来越难。
“一个是固定的业务渠道能不能修改,比如说业务专业团队关键的管理人物,能不能将业务权限和品牌更新组合权限交给新的运营机制,还有就是数字化推进的问题”,该业内人士告诉《联商网》。
潘玉明也对百货行业复苏越来越难持认同观点,他认为百货行业复苏要解决以下难题:
第一,产品组合机制要打破现有的固化的传统利益渠道,学习构建新的全渠道经营组合模式,这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第二,数字化要加快推进,形成持续的运营机制,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已经形成稳定的全渠道生活形态,传统的店铺如果不能跟进这一节奏,无疑陷入自杀的局面;
第三,要做好离店销售营销,就是在店铺以外推广营销,特别是做社区文化主题,否则仅靠打折已经无法吸客,而且盈利空间面临枯竭;
第四,做好店铺与商旅文化住宿业的跨业态合作,形成新的交易卖点,适应疫情常态化,人们生活习惯变化的需求趋势。
不过,百货行业目前面临的难题并不仅仅是复苏,还有活下去。
上海某商场负责人李华告诉《联商网》:“今年百货业虽然是复苏期,却隐藏着较大风险,一些经营能力偏弱的百货店,业绩与2019年相比如果下降20%,很有可能已经接近盈亏边缘,抗风险能力更加脆弱。”
事实上,中国第一家百货公司——秋林集团的退市就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3月11日晚间,中国第一家百货公司*ST秋林发布终止上市公告。
公告指出,公司于2021年3月11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关于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百货行业的AB面“残酷尽显”——高端百货迅猛增长,低端百货则低迷求生。
“还是要把基本功练好,现在好多百货店的服务、环境、商品不进反退,比几年前不是好了,而是更差了,”李华告诉《联商网》:“有能力的企业要抓紧进行业态和形态的调整,当前要把‘经营客流’放在首要位置,现阶段‘数字化’还是其次的,如果顾客每次到店的消费体验不佳,会更加抱怨并流失。”
李华认为,百货未来可以以“会员”为核心开展全方位营销和运营,一方面巩固“老顾客”,深挖消费潜力,强调百货店里“好货不贵”;另一方面可以举办IP联名活动、夜市等拉“新顾客”聚人气,一定要保持场子的热度,有人气就会有转化为销售的机会;再者可以考虑打造有温度和特色的服务,让顾客在实体店真正有好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