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蓄力变革、向新而生 百货零售业在挑战中求破局
 [打印]添加时间:2022-08-31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63
   在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下,百货零售业也在悄然生变。
 
  “疫情改变了消费方式,让我们感知到了不确定性,这些也促使百货零售业发生深层次变革,重置了中国商业的基本面,让新的商业趋势加速形成。”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范君在第十九届中国百货零售业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百货零售业峰会)上表示。
 
  中国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与会企业家寻求创新破局的心情更为迫切——聚焦核心价值、盘活存量路径、提升数字化能力等方面,行业、企业共话转型发展策略。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百货零售业态仍处于较好的发展环境中
 
  百货零售复苏受扰
 
  2021年百货业的销售额增幅位居零售行业各业态首位,成为疫情中回暖最明显的细分行业。但今年上半年,行业复苏的节奏被反复的疫情所打乱。
 
  8月27日,王府井集团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王府井实现营收57.44亿元,同比下降12.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4.75%。
 
  王府井表示,受疫情多发散发态势影响,公司旗下各门店按照属地防控要求,不同程度地停业或缩短了营业时间,特别是3月至5月影响最为显著。其中1至2月涉及4个省份10家门店,3月涉及10个省份18家门店,4月涉及13个省份25家门店,5月涉及7个省份30家门店。5月份受影响的省份较前期有所减少,但北京的疫情较前期有所加重,北京地区大型门店多达16家,受影响的门店数量进一步增加,对公司的整体经营造成了较大制约。
 
  根据王府井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在公司业务占比超过50%的百货业营收同比下降15.21%;奥莱业态上半年门店闭店数量多、时间长,剔除新店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11%。
 
  同一天,翠微股份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同比仅增长2.46%,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63.85%。从利润结构来看,翠微股份的净利润主要来自旗下的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百货业务则全线大幅亏损。翠微股份表示,利润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零售业商品销售毛利率下降,落实商户减免租金政策减少租赁毛利。
 
  中百集团8月27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69%,其中百货业态大幅下降12.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0.65%。疫情同样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主因。
 
  天虹股份8月25日公布的半年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幅只有0.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净利润则为-7581万元,同比增幅为-250.92%。其中,旗下购物中心和百货店的营收和利润同比均为负增长。天虹股份表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可比店销售额、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部分门店停业以及减免商户租金的影响。
 
  根据之前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百货企业受到疫情影响,营收和净利润下滑。一位来自天津的百货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3月至5月,商场业绩下滑得非常厉害。
 
  和百货一样,购物中心在疫情的反复中也不能幸免。赢商tech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购物中心的客流跌幅大约是23%,客流的绝对值接近2020年的同期水平。2020年疫情初起时,购物中心客流剧烈下滑,之后慢慢回升。到2021年,全国购物中心整体的客流趋势相对比较平稳。但到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反复,购物中心客流再次出现大幅下跌。
 
  “下半年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疫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在会上表示,疫情多发、散发影响了线下零售生态,给百货零售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形成品质消费主渠道
 
  范君表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百货零售业态仍处于较好的发展环境中,包括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境外消费的回流,以及年轻一代的个性化、品质化消费的提升等。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在本届百货零售业峰会上发布的《2021—2022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得益于境外消费回流和经济复苏以及品质消费增长,中国百货业增长良好,成为品质消费的主渠道。
 
  报告显示,2021年百货业以销售额同比10.9%的增幅稳居零售行业各业态首位,回暖势头强劲。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会员企业的调查,2021年,行业总体业绩增长良好,被调查会员企业单店平均销售额平均增长约6%,净利润恢复较好。
 
  今年上半年行业虽然再次遭受冲击,但进入下半年,随着各地疫情趋于稳定以及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百货零售业正在出现止跌回暖的趋势。多家上市公司在2022年年中业绩报告中表示,进入6月以来,公司业绩出现好转。多位业内人士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公司经营基本趋于正常。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消费的回流以及国内消费升级促使百货企业发展出现两极分化,高端百货业业绩突出。一方面,部分高端百货企业业绩持续大幅增长。例如,2021年,北京SKP销售额达到24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5%;南京德基广场、北京国贸商城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和25%。另一方面,一部分经营团队老化、商品同质化、经营无特点的门店出现经营困难,在疫情下难以为继,面临升级改造或闭店转业的命运。其中甚至有一些知名的、有象征性意义的商场也不得不闭店歇业。
 
  此外,直播和免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百货产生了渠道分流。根据中国百货经营协会于2021年年底发起的调查,95%的企业认为直播对其化妆品经营销售造成了影响,78%的企业认为对销售的影响程度在10%以上。
 
  免税店销售的主要商品和客群与百货店有较大重叠,免税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替代了一部分原本在百货店的销售,进一步对百货店经营造成压力。2021年,中国中免的总营收达到677亿元,同比增长28.67%,规模远远超过百货业年营收最高的企业。
 
  在技术方面,百货业的数字化变革正在进入深水区。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目前85.4%的企业开展了线上业务。这些企业的线上业务状况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不具备线上业务能力,疫情期间仓促搭建,应用相对较浅。疫情缓解以后,看到了线上的潜力加速推进。另一类是在疫情暴发前已具备了线上的一些业务能力,疫情期间从容上阵,充分释放了巨大潜能。
 
  范君表示,百货数字化触点多元、场景丰富、环节繁复,随着数字化进入深水区,重心将转向中后台建设,从战略层面构建真正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和决策的智能化。对于传统百货而言,消费趋势的变化迟早都会发生,疫情不过是其中的催化剂。
 
  创新寻求新增长空间
 
  面对市场的压力和变化,百货业依然保持乐观,百货企业一直在积极地改革创新,寻求新的增长空间。这一点在本届百货零售业高峰论坛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我们这些百货零售人始终在痛并快乐的这条路上奔走,遇到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依然能在这些挑战和困难中不断去寻求看见、找到自我的机会,并且不断突破自我的边界,获取新的成长动能。”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申羽表示。
 
  以上海百联为例,这家全国百货业的旗舰企业近年来紧紧围绕消费需求,在商业升级方面积极尝试,打造了很多经典项目,还有一些创新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其中包括,体现年轻力的百联TX淮海、淮海755、百联ZX创趣场,专门为女性消费者打造、体现“她力量”的永安百货,以及时尚孵化中心衍庆里;等等。这些也从侧面印证,线下商业依然具有难以替代的魅力。
 
  据了解,百联TX淮海前身为上海伊势丹百货,此前曾在市场的变化中数度沉浮。最终,百联集团、锦江国际、盈展集团联手合作,将商场与隔壁第一百货合并重建,并命名为TX淮海。作为全球首个策展型零售空间,TX淮海突破思维定势,围绕年轻人的喜好,全力打造“年轻力”,2020年开业后立即引发轰动,成为上海知名的网红打卡地。百联TX淮海成功地构建起了沪上潮流文化地标,并以其为原点,在周边聚集起一批网红店、潮流店,形成辐射效应。
 
  “为新的市场、新的需求去提供能让消费者满意的新型商业空间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张申羽表示,未来的市场是一个存量市场,百联更多地聚焦核心商圈存量的调改,运用产品力和资管力新工具,通过国际化和国潮化的品牌资源组合,以新业态来呈现内容升级与场景重塑的新商业内涵。在总体原则上,百联的商业创新立足于从“在地文化”层面出发,以长期主义原则去构建,打造有灵魂、有内容、有生命力的独特商业空间产品,与整个城市的文化与生活形成可持续的共生长关系。
 
  和百联一样,银泰商业集团也看到了新的机会,并通过商业底层逻辑的重构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转型之路。
 
  “整个大环境虽有不少挑战,但在垂直细分领域里仍有大量的机会存在。”银泰商业集团副总裁熊超表示,在消费新常态下,零售企业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个链接:一是与消费者的链接,二是与内部员工和导购的链接,三是与数字化的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链接。他认为,线下门店客流下降的原因是面向客户的链接的运作减少了,对于零售本质的投入减少了。因此,银泰的升级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对企业进行电商化改造,做客流量运营,建立智慧化的管理系统。目前,银泰所有的商场管理都是数字化的。熊超表示,银泰现在和未来给自己的定义及定位是,做大数据驱动的消费解决方案提供商。
 
  “时代是个变量,但主动权仍掌握在我们手中。”范君表示,百货零售业正面临着周期性变革,逆境和需求变化也让行业、企业重新思考:生存与变革。希望广大百货零售企业在潮涌般的商业大变局中去积极拥抱消费新势能,逐浪、聚潮、蓄力、变革,向新而生,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