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国百货企业发展现状
 [打印]添加时间:2023-02-20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71
   1.商品销售规模逐年扩大,但增长幅度不稳定
 
  2003-2012年,全国百货企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虽逐年增大,但每年增长率却经历了波浪式剧烈动荡的过程,这充分反映出了百货企业发展规模在受到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较大影响下仍保持了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据统计,2003年,受SARS影响,全国百货企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仅为3031亿元,2004年之后百货企业调整转型效果开始显现,至2006年达到4436亿元,这5年平均增幅达到9.99%,并且期间每年增长率呈现快速回升态势。从2006年开始,随着消费需求增长及其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百货企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每年以10%-26%的年增长率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12年,全国百货企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2195亿元,十年平均增幅为16.73%(见图7)。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年度数据(无2013年数据)整理、计算。
 
  据统计,2004年全国百货店商品销售额达744.73亿元,比2003年增长24.85%,2012年达到3251.78亿元,比2011年增长20.79%。2003-2012年全国百货店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长幅度为20.73%(表3)。从百货店、超市(即超级市场)、大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以及便利店等几种业态横向比较来看,2003-2012年期间,除百货店商品销售额每年都是正增长外,其他业态商品销售额在不同年度都出现过1-3次负增长。
 
  表3 2003-2012年全国不同商业业态商品销售额及年增长率(亿元,%)
 
  注:(1)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年度数据(无2013年数据);
 
  (2)“Null”表示缺失值,不能获取。
 
  值得说明的是,从iziRetail调查和估算的2014年全国重点百货、购物中心的商场销售额来看,过半商场业绩呈现下跌趋势,当然也有一些商场由于调整方向得力、体量大、业务全以及奥特莱斯占比高等关键因素而呈现逆势增长且增幅较大的特征。
 
  2.门店数量总体趋增,但期间波动巨大且频繁
 
  从长期来看,2003-2012年,全国百货企业的门店数量总体上得到较快增长。2003-2006年,百货企业从发展低谷逐步走出来,进入一个稳健发展期,期间,很多百货企业通过多店铺扩张使门店数量显著增加,经营规模相应迅速扩大。统计数据显示(表4),2004年全国百货企业的门店数量达到2637个,比2003年增长了23.86%。到2006年,门店数量增长到5353个,这4年期间门店数量的年均增幅达到26.62%。然而,2007年,传统百货行业遭遇了较快发展之后的瓶颈制约,经济效益整体下滑,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亏损倒闭的现象,百货企业的门店数量大幅减少,比上年下降31.37%。之后,2008-2009年,情况有所缓解,百货企业门店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两年分别增长了3.57%和39.40%。到了2010年,百货企业门店数量再次跌入谷底,降幅达20.08%。之后2011-2012年,百货企业门店数量虽又呈现增减交替变化,但总体还是有所恢复、略有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