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21

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

始于1992年,国内较早从事家庭清洁剂生产的前沿品牌,旗下拥有衣物清洁护理/个人清...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成都零售业运行报告 百货增幅大
新闻中心
成都零售业运行报告 百货增幅大
发布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77        返回列表
   2011年,成都社会商品零售规模再上新的台阶,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与上年持平,实际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一、2011年成都零售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3亿元,名义增长18.4%,增幅比2010年降低0.4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3%,比去年降低3.5个百分点。
 
  (二)分地区零售情况
 
  表一2011年度成都区(市)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区(市)县累计实绩同比%区(市)县累计实绩同比%
 
  锦江455.44 19.3金堂43.35 16.9
 
  青羊409.75 18.9双流148.58 17.2
 
  金牛405.46 18.7郫县60.93 16.9
 
  武侯405.87 19.0大邑33.38 16.0
 
  成华195.21 18.6蒲江16.94 15.8
 
  高新170.16 19.2新津40.83 16.2
 
  龙泉驿73.87 17.0都江堰71.82 18.0
 
  青白江41.71 16.7彭州47.81 16.9
 
  新都91.24 17.0邛崃43.89 16.1
 
  温江58.07 17.2崇州46.97 15.9
 
  (三)商品大类零售情况
 
  表二限额以上企业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幅排序
 
  2011年1-12月
 
  排序产品类别增长%排序产品类别增长%
 
  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85.5%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21.1%
 
  2文化办公用品类58.6%12汽车类17.8%
 
  3石油及制品类51.8%1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15.7%
 
  4通讯器材类40.0%14化妆品类15.5%
 
  5金银珠宝类37.6%15五金、电料类14.1%
 
  6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36.7%16书报杂志类12.7%
 
  7家具类32.8%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6.0%
 
  8日用品类28.9%18中西药品类-8.7%
 
  9体育、娱乐用品类24.1%19煤炭及制品类-63.1%
 
  10食品、饮料烟酒类23.5%
 
  (四)分行业情况
 
  (五)商品零售额所反映消费层次
 
  二、消费品市场微观活动分析
 
  (一)连锁企业按行业分类销售(营业)额及增长速度
 
  (二)百货
 
  百货零售增幅大,增速快:2011年百货零售企业销售185.4亿元,同比增幅为27.8%,较去年增长14个百分点,百货销售占连锁销售总额的16.6%。如图所示,全年百货零售企业销售额增幅最大的为仁和春天百货。
 
  (三)超市卖场
 
  增速加快:2011年超市卖场销售总额达77.1亿元,销售额占连锁销售总额的6.9%,同比增幅为29.2%,增速较去年上升13个百分点。
 
  (四)便民连锁
 
  持续增长:便民连锁2011年销售额为84.7亿元,点连锁销售总额的7.6%,同比增幅达27.0%,较去年上升5.8个百分点。
 
  (五)家电连锁
 
  增速趋缓:2011年,家电连锁企业销售额达88.2亿元,同比增幅为32.9%,比去年下降3.3个百分点。
 
  (六)通讯数码
 
  份额与增幅降低:通讯数码连锁销售额为35.7亿元,占连锁销售总额的3.2%,同比增幅为7.2%,与去年相比,增幅降低了10.6个百分点。
 
  (七)汽车
 
  销售稳定上升:汽车销售额为206.4亿元,占连锁销售总额的18.5%,其增速为13.0%,比2010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
 
  (八)药品
 
  销售份额稳定,增速降低:药品连锁零售总额为19.3亿元,占连锁销售总额的1.7%,与去年持平,但同比增幅下降了2.3%。
 
  (九)装饰材料
 
  增速明显下降:2011年装饰材料销售22.8亿元,同比增幅为5.1%,低于去年41.9个百分点。
 
  (十)餐饮业
 
  份额稳定,各业态变动趋势明显:2011年餐饮营业额为35.1亿元,占连锁销售总额的3.1%,销售份额保持稳定;各业态变化趋势明显,快餐及其它餐饮增速高于中餐、火锅和西餐。
 
  四、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大力促进社会消费
 
  2011年由于通货膨胀及市场运行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肉菜价格波动起伏较大,保障市场稳定的任务较为艰巨。为确保民生、稳定供应,我市商务部门围绕畅通流通渠道、保障市场供应,重点抓了六项工作:
 
  (一)完善批零网络,畅通流通渠道。以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和城乡零售市场为主体的三级市场体系更加完善。规划的3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已建成运营22个,其中,大型批发市场5个,产地批发市场17个,形成了全市农产品流通骨干,2011年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额达到300亿元以上。农产品零售网络不断完善,2011年新建改造并投入运营的标准化菜市场12个,近4年已累计完成标准化菜市场新建和改造150余个。中心城区206家菜市场、2000余个经营农产品的超市门店构成的零售体系基本能够保障市民需求。
 
  (二)推进农商对接,保障供应平稳。已初步建立“农超对接”常态机制,2011年参与“农超对接”的人人乐、家乐福等12家商业企业2000余个门店与240多家合作社建立直接采购关系,全年销售农产品近30亿元,其中销售本地农产品近18亿元。鼓励中心城区菜市场开展“农场对接”,对提供经营场地用于蔬菜直销的菜市场给予补贴,市区天涯、长顺街等30家菜市场设置了直销区,生鲜农产品总体销售价格比一般市场低10%以上。
 
  (三)创新流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直销网络,延伸产业链条,直营直销。建稚农业、一绿鲜等企业在我市社区尝试建立了专营生鲜农产品的连锁便民店,从基地生产、货源组织、物流配送到连锁销售,都由一家企业组织实施。国有益民公司探索创新农副产品流通模式,在锦江区琉璃场店,金牛区南熏巷店、新桥店,成华区川棉厂店,通过“场-企”合作,变传统菜贩销售为企业化销售,减少流通环节,与周边菜市场相比,蔬菜低15%以上,猪肉低10%以上。
 
  (四)开展节日促销,拉动综合消费。以营造节日消费氛围,创新促销方式为重点,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卖场、超市、特色街等参与购物节、旅游节、美食节、文化节、嘉年华等各类节庆活动,通过延长营业时间,开设网店、集中让利打折等方式,刺激消费人气,拉动综合消费。我局牵头承办的“成都新春欢乐购”、“成都购物节”、“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等重点大型活动,刺激拉升消费人气,拉动旅游综合消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优化流通环境,提升便利消费。完善零售网络体系,支持零售终端便民店引入电子商务,扩大、提升便民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共有近万个便民店、农家店覆盖城乡,中心城区24小时营业店达到267家,已建农村放心店2141家。便民店增加移动和电信增值服务、水电气费代缴、公交卡充值、报刊代售、方便早餐供应等叠加服务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
 
  (六)加强运行监测,完善应急机制。以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卖场、便民超市、菜市场为骨干监测点,完善信息传递技术,及时掌握生活必需品供求状态。完善应急商品供应保障长效机制,牵头落实好粮油、食糖等重要商品应急储备,将红旗超市、互惠超市、舞东风超市和成都盐业分公司等重点骨干流通企业列为应急商品供应联系企业,充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物资供应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