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头发抹了油,梳得一丝不苟,金丝边眼镜架在鼻梁上,神色中透着一股干练与精明。
他的羽绒外套是修身款,整个人因此看起来很精神,他戴着一双与外套毫不违和的深色干净袖套。总之,只要老张往那里一杵,从上到下,就既有账房先生的气派,也有国营老店职工的体面。
北京百货商店开在石门二路北京西路口,张乐华是这家店的经理。
这两天,中国传统造型的痰盂在海外电商平台亚马逊热卖,作为冰桶、果篮登堂入室,成为高端摆件,其价格也一度卖到国内的六到七倍。
张乐华也想蹭一把热度吗?
【推荐客户买痰盂当废纸篓】
一直到20世纪的90年代,痰盂都是上海人家里常见的用品。现如今,北京百货商店,是上海市中心难得可以买到传统造型痰盂的地方。
一个搪瓷痰盂售价68元。卖了几十年小百货的老张也是没想到,居然痰盂也能火一把。有朋友调侃他,“你可以靠卖痰盂发财了!”
张乐华不怕接朋友的话茬,在朋友圈发了“冰桶痰盂”图片,顺便打了广告:“这个我店里有,美国卖62美元。(约合400元人民币)”
云淡风轻的字里行间,深藏功与名的“国货界扫地僧”人设被他拿捏得稳稳地。
对于痰盂从床底下被摆上餐桌这件事,张乐华倒不觉得稀奇,毕竟一个容器,可以有各种用途,方便实用是第一位的。
“有人这么看,有人那么看,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就建议一些顾客买铜的痰盂,当废纸篓用,放在客厅里,也蛮有腔调。”
卖精品国货柜台的店员潘春莲向记者科普,“铜的价格贵点,但是能用一辈子,不生锈的。”记者看到,铜质痰盂分黄铜和紫铜,每个售价分别是680元和728元。
外国人把痰盂摆上餐桌,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终究有些黑色幽默,那店里的痰盂生意到底怎样?
张乐华的回答颇有底气:“痰盂销量么一直稳的呀,有时一天卖两三个,有时三四天卖一个。来买的人,跟外国这个事情侪伐搭噶额。动迁户是一种,还有不少老年人,他们晚上起夜,痰盂放在卧室里,那不是方便很多嘛,所以,这个东西总归一直有人需要的。”
至于为什么要让供应商再送些痰盂,张乐华说:“货源备足是我们的工作。我们顾客中老年人多,都要看你们报纸的呀,万一买的人一多,顾客大老远跑来没买到,那就是我们的失误了。”
“我刚刚买好一只带到公房,家里有老人还是需要的!”史月萍高声大嗓在旁附和,这个心直口快的上海阿姨是店里踞守服装柜台的销售老将。
“痰盂只是我们店里上千种商品中的一种,老百姓需要啥,我们就供应啥。我们供应的不少商品都是独此一家。”史月萍说道,表情很是骄傲。
【老上海心目中的“解忧杂货店”】
在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中,杂货店也是烦恼咨询室,人们将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写在信中,通过牛奶箱传递给店里的人,然后得到答案,得到慰藉。
北京百货商店是很多上海人的“解忧杂货店”,不过,解的都是生活中具体而实在的忧。
北京百货商店的前身,是静安区百货修配商店。1958年公私合营,原来的小商小贩铺集合在一起,有了这家百货修配商店,那一年,张乐华刚出生。
北京百货商店卖的,大多是上海人用了几十年的国货品牌。狭长的店堂,各式小商品琳琅满目,码得整整齐齐。最便宜的是1元一枚的缝衣针,瓶胆去垢剂10元3袋、美加净珍珠霜5元2袋、10元一板的揿钮……还有蛤蜊油、海鸥洗发膏、蜂花洗发水护发素、张小泉剪刀、汤婆子、搪瓷烧锅……
进入电商时代,依然有老顾客坐车穿越整个城市,只为了来买“假领头”。
计划经济时期,做假领子都用边角料,不需要布票,这一发明证明了上海人性格中的绵密与细致。
现在,一年下来店里还要卖掉3000多只假领子,卖了几十年,价格从1.78元到如今30至40元,依然称得上价廉物美,甚至还被人引进去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