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来,上海不断地改革探索、创新实践,成为全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一面旗帜。
2021年,澎湃新闻追溯百年时光,探访革命旧址,巡礼红色场馆,寻踪秘密电台,钩沉革命刊物,解密红色特工,重读左联人物……澎湃新闻重磅推出“红色上海·初心之路”系列报道。
在南京路上,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总是人头攒动:上了年纪的顾客习惯到这里买传统点心,年轻人则来买时下最热的网红食品。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的第一声”从这里发出;近百年前,设在大楼五层的电台首次广播,顾客可以一边购物,一边观看播音和演出。
那时,这座大楼是南京路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百货公司”之一——新新公司的所在地。
1926年开设的新新公司资料图翻拍控制“凯旋电台”1927年,新新公司在大楼第五层设立了一个“玻璃电台”,电台四周都是玻璃墙,来这里的顾客可以一边购物,一边观看播音和演出情景。
这是上海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人创办经营的广播电台,曾日夜不停地为新新公司及其商品大做广告,类似于今天的“消费指南”。而喜欢新奇的上海人一传十,十传百,纷纷相邀前来光顾,新新公司人气直线上升。后来因遭火灾,电台一度停办。抗战胜利后,电台重建,并被命名为“凯旋电台”。
“1949年3月的一个晚上,我们公司地下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接到了控制‘凯旋电台’并学会使用它的命令,准备在迎接上海解放时发挥作用。”原新新公司员工杨俊曾向媒体回忆道。1942年,不满16岁的杨俊便成为了新新公司罐头部的一名员工,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凯旋电台旧址,位于南京东路720号的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澎湃新闻记者陈伊萍图杨俊说,当时自己已在新新公司担任人民保安队大队长。1949年5月24日晚,上海城市上空已经能听到隆隆的炮声。第二天凌晨,解放军进入了南京路。隐蔽在外的支部组织委员张啸峰匆匆赶来,他解开一个小纸包,取出了一叠印着“人民保安队”字样的红字白底布制臂章,又从贴身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又小又薄的打字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和欢迎解放军的歌词《我们的队伍来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赶紧将上海解放的喜讯向上海市民广播!”杨俊回忆道。
杨俊和队员直奔5楼电台,半途中碰到电台经理。经理了解到人民保安队的来意后,说:“对不起,我们是私营电台,警察局有规定,不准随便把电台借给他人使用。”人民保安队向其告知国民党警察局已经投降,半信半疑的经理走近窗口探望,直到确切地看到对面警察局门口挂起白旗才给与放行。
“然而播音开关打开后,却没有收到声音。副大队长姚仁根连忙上前检査,发现播放频率被人故意拨乱了,他马上调整,终于把频率调好了。”杨俊记得,播音员李云森噙着激动的泪花,用普通话向上海人民广播:“我们上海人民解放了!亲爱的同胞们,上海人民保安队播音开始!人民解放军已来到南京路!”
此后,“凯旋电台”反复播放上海解放的喜讯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又名“约法八章”)。
解放军来到南京路资料图翻拍连续广播三天上海宣告解放上海解放的消息通过凯旋电台传遍了大街小巷,但撤守到苏州河北岸的残敌,还在负隅顽抗。
党支部决定根据“约法八章”,针对国民党军队士兵的思想状况,由宣传委员裘福祥拟出敌军投降“三项保障”的宣传资料:一、保证生命安全;二、要回家的给路条;三、不没收士兵个人的财物。
这一招对敌军作用显著。被解放军包围在浙江路桥北碉堡里的100多个敌军,收听到“三项保障”广播后,马上挂出白旗,向解放军缴械投降。更多敌军官兵甚至打电话到电台来详细询问。
5月26日,电台里还传出了这样一段广播“刘帼英,刘帼英,你快点来电台”。
原来,刘帼英最初是新新公司的一名售货员,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因为精通国语、沪语、粤语三种语言,她进入电台工作。上海解放前,刘帼英和几名女同事被组织上派到苏州河北岸工作。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政策文件都在刘帼英手中保存,已经掌控了电台的地下党急需刘帼英到电台来宣布有关方针。
刘帼英曾回忆称:“我打电话到电台,问他们那里已经解放,可我这里还没解放,怎么过来。”组织表示让她从恒丰路桥北面冲过来,南边会有同志拿着红旗接应,刘帼英坚定地回答“好”,换了一身便装后赶到恒丰路桥。
“当时,恒丰路桥两边正在交火,我的身后就是正在发射的机关枪,满地都是伤亡的士兵。”刘帼英顾不上害怕,看到对岸正在风中飘动的红旗后,便从尸体中爬了过去。
她丝毫没有退缩,在枪林弹雨中与接应的同志会合后,一路跑去电台。顾不上换下满是血迹的衣服,刘帼英坐到了播音台前,将解放军的纪律政策都告诉了上海人民。“很多市民听了广播后,给解放军送来了吃的、穿的、用的,电台不得不专门辟出一间屋子接收市民的捐赠。”刘帼英回忆。
凯旋电台连续广播了三天,5月27日,上海正式宣告解放。后凯旋电台移交给上海市军管会,并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